最近在参与30天挑战,主题是写作。为此制定了周计划,同时参与了两门写作课。本文是价值1500元写作课程的总结,可作为新手写作入门指南。

本文约7,300字,阅读大概需要30分钟,可事先收藏留存。

做好的写作时沟通而不是表达

  • 1.为什么要写作?
    • 1.1 写作的价值
    • 1.2 人人都能写作
  • 2.如何写作?
    • 2.1 价值写作的核心:作品要为读者带来价值
    • 2.2 价值写作的定位方法:用户思维画布
    • 2.3 价值写作的加速器:分享
    • 2.4 价值写作的表达技巧:降低认知负担
    • 2.5 价值写作的说服工具:逻辑思维
  • 3.如何持续创作?
    • 3.1 积累:打造持续创作引擎
    • 3.2 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
    • 3.3 刻意练习:成为写作天才

一、为什么要写作?

我常常提醒自己,一辈子只做那种时间越长价值越大的事情,写作即是如此。公开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而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说服,说服的目的之一是建立影响力。这也是我写作的核心动机。除此之外,写作还有其他目的,例如:锻炼思考能力/锻炼表达能力/输出价值观等。

生活中是否常有这样的感受?

  • 这个观点我早就知道,但就是说不出来
  • 别人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事情,自己半天说不明白
  • 同事讲话时眉飞色舞,轮到自己时支支吾吾

那这是为什么?

首先,感知才能表达。人永远不可能描述自己感知不到的事情。“知道某个观点但就是说不出来”,不过是幻觉而已。一个好的建议是:构建输入体系,多读书读好书,借鉴名家的感知为我所用。

其次,感知到不代表“知道”。“别人三言两语,自己千言万语”,本质上是思维混乱。结构化思考,才能结构化表达。

最后,感知需要时间整理。除了天才,没人能即兴表演。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人的。所以,长点心,提前准备自我介绍,会议前列好提纲,你会大有裨益。

1.1 写作的价值

其实,我有药,能根治痼疾。公开写作!

首先,写作锻炼能有效提高个人思考能力、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写作不是一个单纯的“动作”而是一个“闭环”,是对输入处理过的输出,包括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步骤。写作时,以输出倒逼输入,并公开发表作品,获得反馈,同时根据反馈修改作品,构成闭环,使能力螺旋上升。这也是费曼学习法的精髓。

其次,写作还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最佳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写字,每个人都可以在写字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记录自己的成长,当你每天写,你就每天都在成长。一支笔一张纸OR一台电脑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写。除了空气,我想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事情了!

最后,写作是把个人的时间重复销售多次的最佳方式。我想要财富自由,但什么是财富自由?有钱?但不够准确。最终,我寻得一个更精准的定义:人可以不用为生存而出售自己的时间。而写作不正是这样一种方式?无论是写教程、写文章,都能够把时间重复出售,持续积累影响力或版税,把边际成本降为零。这才是个人创业的最佳商业模式!

1.2 人人都能写作

知道了为什么要写,我还要告诉你:你也可以写!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创作。在新媒体爆发之前,创作最大的门槛在于发行渠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掌握发行渠道的庞中华/颜真卿等人,掀起了浩浩荡荡的硬笔书法大潮。将一两天功夫完成的字帖,销往大江南北,日赚斗金。据不完全统计,庞中华十数年(1980-1990)就卖出字帖1亿5千万册(加非正规渠道约3亿册,共约4.5亿册)。用他的话:这两套房子,差不多相当于我当时一个星期的收入。

如今新媒体崛起,发行渠道已不再是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开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B站UP主抑或是朋友圈,发行作品。

二、如何写作?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切入正题,谈谈如何写作。

围绕沟通的目的,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解疑答惑,或助其探索未知的边界,或帮其加深已有的认知;同时洞察读者心理,设置钩子,引导其读下去,并采取转发等行动。我将这个方法称为价值写作法,只需要做到两点:生产价值、传递价值,人人都能写出好文章。

2.1 价值写作的核心:作品要为读者带来价值

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帮助读者探索未知的边界;另一方面帮读者加深已有的认知。

  • 未知的事物无外乎“新奇特”——新品迭出,奇思妙想,特有个性。写一些作者知道但读者不知道内容,说一些特立独行且正确的话。采用卡诺模型划分的话,它属于兴奋(魅力)需求。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新奇特的内容越多,读者满意程度也越高。所以,写作时不妨多问问自己,哪些内容是读者不知道的?并着重笔墨来强调。

  • 已知的事物可以从如何做、为什么、是什么三个维度深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绘,并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法。让读者产生如此的感受,目的也就达到了:你写的我能看懂;我比别人知道的更快;我比别人知道的更全面;帮我节省了筛选时间;帮我节省获取成本。

哈呀四象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2 价值写作的定位方法:用户思维画布

无论从零开始做一个公众号,还是撰写一份策划、报告、提案乃至一篇简简单单的文章,你都必须从这四个问题开始:

  • 读者想要什么?
  • 我能提供什么?
  • 替代品是什么?
  • 能使读者如何?

甚至还可以细化为:

  • 需求分析:
    • 读者想要什么?
    • 我要写给什么人看?
    •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 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 供给分析:
    • 我能提供什么?
    • 我是谁?
    • 我擅长什么?
    • 我能提供什么产品模式?
  • 竞品分析:
    • 替代品是什么?
    • 用户可能从别的什么渠道获取信息?
    • 他们的倾向和缺口是什么?
    • 我能提供什么差异点?
  • 目标分析:
    • 能使读者如何?
    • 我希望读者得到什么样的认知?
    • 我希望读者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 我希望用户采取什么样的行为?

用户思维画布

图片来自L先生(侵删)

2.2.1 需求分析的底层逻辑:自我决定论

动机心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 20世纪初,动机的观点源于哲学,核心概念是意志和本能,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从精神分析入手,提出『力比多』概念,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与性有关;
  • 20世纪60-70年代,动机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义向认知方向转换,核心概念是期望目标和成就动机,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并在晚年修正了该理论。但,该理论仍被产品界广泛应用。
  • 20世纪80年代以后,动机研究开始以目标为核心研究对象,与认知结合更加明显,核心概念是自我决定论,代表人物德西和瑞安。他们一起提出自我决定论,认为人试图满足三种需求:自主、胜任、归属,并通过实验发现外部奖赏会削弱内在动机。

其中,三种需求描述如下:

  • 自主需求:对自由、控制、个人选择的渴望。
  • 能力需求:对有效性、能力和成功的基本愿望。
  • 归属需求:形成并维持持久的积极人际关系的普遍驱动力。

首先,本文主要满足能力需求,帮助愿意入门写作的同学,提供入门的指导。其次是归属需求,如果读完我的文章找到了共鸣,并加我为好友,那就是满足了归属需求。最后,如果你读完文章觉得对朋友有帮助,自发转发了该文章,则满足了自主需求。

2.2.2 竞品分析的方法:差异三角

竞品分析时,可以从形式、细化、跨界三个方面找到与竞争对手不同之处。

  • 形式上,找风格:文字有个人独特的风格,作品形式新颖,例如,若擅长绘画可采用绘画的方式创作
  • 细化上,找场景:细化场景,在特定场景下建立竞争优势,例如:别人针对碎片化时间写作,而我针对系统学习场景写作
  • 跨界上,找关联:关联自己的不同能力,通过跨界构建壁垒,例如:我擅长编程,可以用写作能力出一些编程教程

ZAKE30作业

Zake 30天挑战 第八次作业

2.2.3 供给分析的方法:三叶草模型

三叶草模型广泛应用于职业生涯的分析,但同样适用于价值写作的供给分析。它涵盖了价值、能力、兴趣三个维度,社会需要才能产生价值,个人擅长才能胜任,特别喜欢才能持久,三者缺一不可。

  • 缺乏兴趣,日复一日,会厌倦;
  • 缺乏能力,力不从心,会焦虑;
  • 缺乏价值,无人问津,会失落;

三叶草供给分析模型

三叶草供给分析模型

2.3 价值写作的加速器:分享

只生产价值远远不够,传递价值才能扩大影响力。所以,创作文章时,不如先考虑下:读者是否愿意读下去且分享?读下去最重要的是愿意读,其次是能读懂。有些内容虽然有用但不容易被转发,例如:丁香医生上涉及隐私的医学知识,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文章品类,同时要考虑用户心理。

我们先看下如何让读者愿意读?

推荐一个分析方法:信息接收漏斗,它基于产品运营中的用户转化漏斗延伸而来,通过分析各阶段读者的流失,来判断作品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不断迭代优化。

信息接收漏斗把读者看到文章并转发的过程拆分成6步,注意-好奇-理解-吸引-认同-传播。

  • 读者看到文章标题/封面,这好像有点意思;
  • 大致浏览第一段/第一屏,有意思,想知道后面讲了什么;
  • 接着读,能理解作者在说什么;
  • 然后,被文章吸引,欲罢不能;
  • 越读越觉得有道理,有收获,时间没白花;
  • 最后,惺惺相惜,分享、推荐给朋友;

信息接收漏斗

通过下述指标,量化上述过程:

  • 打开率:用户看到推送后打开的比例,即打开文章的人数/看到推送的人数;
  • 认同率:打赏、付费阅读或点赞的比例,即打赏或点赞人数/打开文章的人数;
  • 转发率:转发文章的比例,即转发文章的人数/打开文章的人数;

各新媒体平台都有相应的统计数据,可基于信息漏斗进行分析,提升薄弱环节,例如若打开率低说明标题或配图不够有吸引力,需要在此处多下功夫。但,由于各平台埋点粒度的限制,步骤2-5暂时无法量化,这是他们产品的一个优化点。

接下来,我们看下如何让读者愿意分享?

是否分享文章,取决于:读者是否产生明显的变化。看看自己朋友圈,回想当时转发时的心情;看看朋友的朋友圈,揣测他们转发时的心情。只要勤加练习,你的文章一定能获得别人洋洋自得、语重心长、意味深长的转发!

信息传播学的结构洞穴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知分享动机。结构洞穴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际网络中存在的结构洞可以为处于该位置的组织和个人带来信息和其他资源上的优势。举个例子,交通网络中的交通要塞,相较于其他支路更加重要。当信息从上游传递到下游时,信用评分也从下游传递到上游,也就是我们常谈的“社交货币”。人际网络的某个节点,通过传播信息,占据社交信息链的上游,获得竞争优势和优越感。

这里,举几个常见的心理动机:

  • 利他心理:这文章对朋友有帮助,转它!
  • 自我表达:这文章说出了我的心声,转它!
  • 形象塑造:这文章代表了我的level,转它!
  • ……

2.4 价值写作的表达技巧:降低认知负担

最后,我们谈下写作表达技巧。

写作的目的是沟通,沟通的本质是让对方明白之前不明白的道理和事实。因此,无论选题多么热点,思想多么深邃,心理洞察多么深刻,前提是能读懂。而读懂的关键在于降低大脑认知负担。

大脑工作原理类似计算机。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先将信息读入内存,然后在内存分发处理,最后将结果存入硬盘持久化。大脑也是如此,但大脑的内存更小(瞬时记忆时间大约0.25秒~2秒),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此外,大脑还喜欢起伏,喜欢具象,喜欢感性,喜欢刺激。所以,文章的表达应具有如下特征:条理性、简明、生动、共情、风格等。

词语组成句子,句子连成段落,段落构成文章,每个部分都有功课可做。

首先,炼字组词,准确描述感知。托尔斯泰说,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文字按词性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名词用来描述你能够感知的事物,无论抽象还是具体(幸福、门);动词描述能感知的动作,无论抽象还是具体(喜欢、敲);形容词用来描述能感知事物的感知;副词用途比较复杂,可描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副词修饰动词时,和形容词修饰名词一样,用来描述你对你能感知到的那个动作的感知; 副词修饰形容词时,它用来描述你对你能够感知的那个事物的感知的感知…… 副词修饰另一个副词时,它用来描述你对你能感知的那个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感知的感知……

可见,若想用好副词,需要有超强的感知能力,这也是写作大家不推荐用副词的原因。

词的修饰关系

词的修饰关系

其次,善用修辞造句,加强感染力。修辞把抽象变得具象,留下画面,能让对方感受到他们原本感受不到的东西。常用的修辞手法有:类比、排比和对比。类比是未知和已知的桥梁;排比重复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对比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最后,调整文章段落结构,照顾读者习惯。段落顺序可以按照各种维度划分,例如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逻辑维度等。而且,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目标进行调整,例如时间倒序制造悬念/空间转化产生对比等。

除此之外,针对段落划分、语句表达、用词用字,总结如下表达技巧:一段一主题,一句一重点,一词一定义!

  • 段落划分:
    • 结论先行,重要的事情提前讲;
    • 扁平化,打散复杂结构,降低阅读成本;
    • 主题明确,一段话只强调一个主题;
  • 语句表达:
    • 主干前置,主谓宾中容易理解的部分向前移动;
    • 砍断长句,多用简单句,少用复杂句;
    • 主动优先,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被动不易理解);
    • 少用语气词,删除不必要的词语:一点/非常/当然/了等;
  • 用词用字:
    • 定义清晰,重要词汇首次出现务必进行定义
    • 指代明确,每个词汇只有一个明确指代
    • 差异说明,相似词汇出现时说明两者差异
    • 形容要准,形容词/副词用不准时,不如不用

2.5 价值写作的说服工具:逻辑思维

只读懂还不够,还要有说服力。逻辑论证是最有力的说服力武器。

逻辑指的是信息块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论证主要分为两种方法:归纳和演绎。归纳法由个例到一般,演绎法由一般到个例。从数学的完备性可以看出,前者只能得出可能性的结论,而后者得到的是是必然性结论。所以,对比两者,演绎法说服力更强。当使用归纳法时要小心过度推理或者以偏概全,例如地域黑:河南人爱偷井盖。

那么,如何进行论证呢?这里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论证图法。

方框代表命题,可以是前提,也可以是结论 箭头由前提指向结论,自上而下 直线代表等同,两个命题互相补充 红色和虚线表示反驳

所以,论证图最上面是前提,最底下是结论,中间是论证过程。论证图能将文章逻辑可视化,方便查漏补缺。主要的逻辑关系有:相似关系、主次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

逻辑关系

图片来自L先生(侵删)

举个例子:我们在1.1节中论证了“公开写作对个人有价值”,用论证图拆分如下。

本文1.1节论证图

本文1.1节论证图(部分)

运用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拆分已有文章的论证,看结论是否可靠,另一方面可以构建自己的文章论证,使文章更严谨。 具体可以这样做,画出论证图,然后:

核对前提:看前提是否正确,共识前提弱化,非共识前提突出 检查推理过程:查看上层是否可以推出下层,通过反驳补充前提 查漏补缺:通览全图,避免疏漏

上面说的是文章整体的论证,下面看下单个论证如何加强?

加强论证说服力的核心在于支撑材料的权威性,理论>统计数据>专业见解>共识/常识>故事/个例。尽管大部分人都喜欢听故事,但故事更多诉诸感性,而非理性。所以,文章中不妨多引用理论,案例/故事作为补充,用来解释说明。

说服力光谱

最后,列举几个推理的常见谬误:(更多逻辑谬误参考《学会提问》)

立稻草人

举证倒置

诉诸人身

图片来自L先生(侵删)

三、如何持续创作?

3.1 积累:打造持续创作引擎

持续创作的前提是持续输入。很简单的道理: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马儿受不了!不仅要输入,还要提高输入质量。例如:别人看朋友圈,你看好文章;别人看好文章,你看好书;别人看好书,你看学术文献。不仅要高质量输入,还要加工处理。但大部分人都只做到了“只进不出”。很多同学有“囤货”的习惯,收藏各种神仙UP的作品,放入收藏夹吃灰。

如何变废为宝?

很多知名作家,如李敖/梁文道等,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同一个处理输入的方法:知识卡片法。

  • 卡片正面摘抄原文或要点
  • 卡片背面备注该内容可能的用途
  • 卡片的颜色用来分类
  • 卡片上注明出处

知识卡片

关于知识卡片的知识卡片

将输入信息加工处理成半成品备用,写作时直接拿来下菜。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用软件代替卡片(印象笔记等),建立收集箱、笔记本和项目夹,将读书/读文章/聊天/灵感等内容统统扔进收集箱,每天空闲时间补充完善后,移至笔记本,写作时将多张卡片融合后输出文章,放入到项目夹中。

印象笔记

图片来自L先生(侵删)

目前已经有更高阶的软件(如Roam Research),通过语义理解技术,可以自动将知识卡片关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2 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

写作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无需长篇累牍,一封信,一个日记,一个感悟都是写作。用生活琐事作为素材,练习写作,与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的《文心》中提到一个案例:王老师在第一节写作课上问同学们:在怎样的情形之下,我们才提起笔来作文呢?

其中一位小朋友回复道:有时我们心里欢喜,有时我们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有一回,我看见亲手种的蔷薇开了花,高兴得很,就写一篇《新开的蔷薇》;再到院子里去看花,觉得格外有味。又有一回,我的姊姊害了病,看她翻来覆去不舒服,我很难过,就写一篇《姊姊病了》;写完之后,心里仿佛觉得松了一点儿。 王老师追问道,那作文是什么? 另一位小朋友回复道: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3.3 刻意练习:成为写作天才

人人都知道写作需要练习,天天写,日日练,但仍无法学会写作。原因是什么呢?没有反馈!所以,写作前先构建好反馈体系。学习写作最好的方式是:公开写作。

将文章公开发表,接受全网人的审阅。如果你愿意花钱,不如和我一样参与个写作培训班,和同学们互相评阅,一起成长。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收获不平凡的友谊。

最后的最后,提供几个题目,供大家日常练习:

  • 作业1

    • 文章词性分析:自选文章,圆圈标注名词,横线标注形容词
    • 文章三问?
      • 作者想要向我传递什么感知?
      • 作者做的成功吗?
      • 如果是我会怎么做?
    • 300-500词描述一个特定感知
  • 作业2

    • 你遇到过的最好的教程?
    • 你需要的教程别人写的好不好?
    • 如果你自己写,你能写成什么样?
    • 开始动手写100篇教程……
  • 作业3

    • 多读心理学书籍
    • 多读经济学通俗读物(经济学是研究和解释人们如何做出选择的学科)
    • 观察分析揣摩公众人物如何化解危机
    • 思考每个真实反馈背后的出发点、价值观
  • 作业4

    • 推荐练习法:假如你要把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APP/一门课程,推荐给朋友。除了“特别好”,你还可以怎么说?用200-300字写出来。
    • 减半练习法:找出一段你写过的文字,试着将字数缩减一半,并尽量保持重要信息不变。
    • 解释练习法:找到一个你行业内的概念、术语,试着把它用最通俗的话写下来,让外行人听懂。

本文是L先生写作课、2020李笑来公开写作、Zake三十天挑战工作坊,外加写作书籍的总结。部分文字及图片有引用,在此统一说明,不另行标注。

相关书籍:

# 书名 作者
01 文心 叶圣陶/夏丏尊
02 七十二堂写作课 夏丏尊 / 叶圣陶
03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加] 布兰登·罗伊尔
04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马克•克雷默/ 温迪•考尔
04 风格感觉 [美] 史蒂芬·平克